首席V訪談 | 專訪攀枝花市委書記賈瑞云:發揮資源優勢,在攀西高原發出中國強音
四川在線記者 王國平 羅向明 唐子晴
打造成渝攀“新鐵三角”,發揮攀枝花的“科技長軌”,把握鋼鐵和陽光的城市發展“辯證法”……
采訪中,攀枝花市委書記賈瑞云金句迭出,講述著從三線建設時期形成的成渝攀戰略“鐵三角”,到今天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過程中,攀枝花如何落實省委要求、把握時代機遇,并成為“優勢獨特的重要支點”。
攀枝花市委書記賈瑞云(攝影 王東)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支持攀枝花推進安寧河谷綜合開發,打造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成渝地區陽光康養度假旅游“后花園”,建設清潔能源基地。
賈瑞云說,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能沒有攀枝花,這既是歷史,也是現實,更是未來。
攀枝花市委書記賈瑞云接受記者專訪(攝影 王東)
獨特優勢 支撐“新鐵三角”
記者:攀枝花的建市、發展得益于三線建設,此次中央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又是一項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這對攀枝花有著什么樣的意義?
賈瑞云:攀枝花市是一座因國家戰略而生的城市,每一次大發展都與國家大戰略緊密相關,因此更需要在國家新的發展戰略中獲得新生。
攀西科技城(攝影 王東)
55年前,攀枝花是三線建設的重中之重。當年,國家在西南地區布局實施“兩基一線”工程,將攀枝花與成渝地區緊密聯系在一起,建立了資源互通、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長期聯系,構筑了成渝攀戰略“鐵三角”,這是傳統意義上老三線建設時期的成果。三線建設之后,攀枝花的后發優勢逐漸顯現出來,持續用它獨特的資源優勢為成都和重慶的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這一次中央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人說這是一次“新三線建設”,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新三線”時期,依然可以發揮成渝攀“鐵三角”的作用,并形成“新鐵三角”。
雖然空間距離看似較遠,但攀枝花和成渝地區的經濟交往十分密切,從三線建設到現在,物流、人流、資本流、信息流、科技產業的發展都緊密聯系在一起。目前攀枝花以攀鋼為主和成都地區有產業聯盟、合資關系、經濟往來的企業是162家,重慶有26家,這是成渝攀“新鐵三角”的基礎,也將是攀枝花重大發展機遇。
所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能沒有攀枝花,這既是歷史,也是現實,更是未來。
記者:攀枝花市委十屆九次全會上提出,把攀枝花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優勢獨特的重要支點。請問,攀枝花的“獨特優勢”有哪些方面?“重要支點”的作用如何體現?
賈瑞云:攀枝花的獨特優勢包括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
先說資源優勢。三線建設時,小平同志到攀枝花時就說“這里得天獨厚”,今天攀枝花得天獨厚的優勢依然存在。
公園里的攀枝花。(攝影 王東)
攀枝花的釩鈦資源,是國家急切需要的有色金屬。小平同志曾說,中東有石油,我們有稀土。每一個國家和民族必須有一種能夠撬動世界的資源和能力。釩鈦具備和稀土同樣的效能,在航天、航空以及深海探測等廣大軍民領域,都需要釩鈦資源做出有效支撐。說到釩鈦的資源優勢,不能僅僅講攀枝花,在攀西地區都有這樣的戰略資源,國家也在這里成立了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所以要整合優勢資源,在攀西高原發出中國強音。中國強音要有中國的獨特優勢,要有中國產業的領先性,而這樣的領先性就體現在對釩鈦資源的綜合利用,這對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極,或者說形成新的動力源,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再說生態優勢。攀枝花冬日暖陽、夏季清涼的氣候特征,正好跟成渝地區形成時間和溫度上的反差,所以這里可以作為成渝地區經濟發展的后花園,成為吸引科技人才創新發展、康養產業等新興產業發展的一片熱土。我們有這樣的自信,生態優勢會成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個獨具特色的支點。
第三個支點,是攀枝花的區位優勢。我們不僅要北上融入成渝,還要南向發展。攀枝花是成渝地區通往東南亞、南亞沿邊沿海口岸的最近點,因此被列入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這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又一大通道,也是國家賦予攀枝花的一種使命。
交通建設 “要打得開門,立得起戶”
記者: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的細化安排中,攀枝花有哪些重要舉措?
賈瑞云:具體來說,我們有四大舉措,我們想通過這四項舉措打破區域阻隔和行政壁壘,真正形成產業相連、信息相連、資本相連的經濟圈。
炳草崗的巨變,見證了攀枝花三線建設的歷程。(攝影 王東)
第一,做好“釩鈦文章”。以攀鋼為首,聯動由它帶動的包括成渝地區的企業,打造“攀鋼航母艦隊”,大家集體出海,迎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挑戰,把釩鈦資源開發的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把釩鈦產業進一步做大,在攀枝花形成釩鈦高端制品生產的完整產業鏈,打造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建設成渝地區的高端制造業、新材料和裝備部件生產的基地,形成千億級的釩鈦之都。
第二,發揮攀枝花的科技優勢,我們稱作為“科技長軌”。大家都知道中國高鐵時速已經達到350公里,而支撐這項中國速度的正是攀鋼的含釩百米長軌。
攀鋼的百米長軌目前在中國高鐵線上占到55%,也是唯一獲得中國鋼軌“出口免驗”的產品。我們生產基地可以說是國內第一、世界頂級,這是攀枝花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個縮影。
關于攀枝花的科研能力有個數字,叫“234”:攀枝花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省第二;2019年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居全省第三;2018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占GDP的比例居全省第四。這使得我們可以用科技的力量來打通產業鏈,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貢獻力量。
第三,打造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我們啟動了康養旅游產業“5115”工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7+3”產業體系,全力推動安寧河谷綜合開發和農文旅融合發展,強化與成渝地區在三線文化、康養產業、康養科技、康養服務、康養人才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努力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陽光康養旅游“后花園”。當然我們更渴望能夠因此吸引專業人才、科研人員在攀長期居住。
第四,加強內外大通道建設,建設成四川南向開放的門戶。所謂門戶,不是窗戶,也不是口岸,而是要既打得開門,又立得起戶。只有產業支撐強大,交通樞紐完備,才能開門立戶。攀枝花目前的狀況是戶還立得起,但門很難開。現在全省、全國都在支持攀枝花盡快打通南向通道。
記者:說到交通,成渝地區的市民也都盼望百米長軌能從攀枝花鋪到成渝地區。從地理空間看,攀枝花距離成渝地區很遠,攀枝花將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賈瑞云:這種規劃是有的,而且被你言中,我們就是要把百米長軌從攀枝花鋪向成都、鋪向重慶。
解決空間距離問題,必須下好交通建設“先手棋”。我們正力爭將宜(賓)西(昌)攀(枝花)高鐵納入國家、省“十四五”相關規劃。這條高鐵線對接渝昆高鐵,這樣從攀枝花經宜賓就可分頭抵達重慶和成都,到兩地分別只要兩個小時。
攀枝花夜景(攝影 王東)
同時,我們將推進大(理)攀(枝花)昭(通)普通客貨混運鐵路建設。
我們還在積極爭取將攀枝花新機場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新機場選址在攀枝花的最南面,位于四川和云南的交界處,可以輻射整個滇西北地區,從而實現攀枝花真正服務于川西南、滇西北的功能和作用。
另外,還有一條直線高鐵在規劃當中。
有人說,李白寫蜀道難的時候寫漏了,應該是“蜀道難,最難是攀西”。
我們想,借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項國家戰略,努力推開攀枝花交通這扇大門,徹底解決攀枝花交通難的問題,從而實現“蜀道不在最后難”。
鋼鐵和陽光 攀枝花的城市“辯證法”
記者:在攀枝花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兩句話“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鋼鐵”和“陽光”、工業和康養,看似矛盾的兩者,攀枝花如何做到和諧統一的?
賈瑞云:三線建設給攀枝花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三線精神”,曾有一句形象化的表述: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我們也準備這樣一代一代地干下去。
提出“英雄攀枝花”,是要記住這座城市的歷史,同時也是在激勵我們后人繼續發揚英雄的精神,建設攀枝花。
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攝影 石磊)
“陽光康養地”是我們的未來和奮斗的目標。我們要把一座艱苦創業出來的城市,通過轉型發展變成陽光康養地。有人說工業和康養這兩大產業不太融合,而攀枝花恰恰把鋼鐵和陽光變成城市發展的辯證法。鋼鐵產業是陽光產業發展的經濟基石,反過來我們要用康養產業來定標傳統產業,作為提級轉型的標準,使我們整個產業發展都要符合康養的目標。這樣的辯證關系會促進整個攀枝花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攀枝花的發展歷程看,開始就是金山銀山,因為山中蘊含礦石。挖空以后我們進行了退耕還林,工礦地修復,又把它變成綠水青山,如今綠水青山又給我們掙來了陽光康養,這又是一座金山銀山,所以這個邏輯辯證是螺旋上升式的。
網友問書記
問:攀枝花爭創省級新區,有什么新動向?
賈瑞云:爭創省級新區是我們的最新目標。我們決定把釩鈦新城和攀西科技城作為爭創省級新區的主體。在我們的規劃中,這塊新區的規劃范圍幾乎和主城區規劃用地面積相等,產值跟現在攀鋼的幾乎相同,甚至還要超過,從而再創一個千億產業園,再建一個新的攀枝花。當前,“兩城”建設正如火如荼開展。
我們準備在成都和重慶籌建產業聯絡處,以此更好地服務攀枝花在成渝的企業以及成渝兩地有意和攀枝花或攀鋼合作的企業。
問:建設成渝地區陽光康養度假旅游“后花園”,攀枝花現在做得怎么樣?
賈瑞云:現在的人在都市中奔忙太久,除了愿意烤暖洋洋的太陽外,還喜歡仰望星空,而攀枝花夏季的晚上正是仰望星空的好地方、好時候。
攀枝花作為全國康養產業的首倡者、先行者和標準的提供者,目前正全力實施“5115”工程,即加快建設5個國際康養旅游度假區、10個國家級(省級)特色康養村、100個康養旅居地和50個醫養結合點。
同時,我們還提出了養身、養心、養智的康養發展理念,已經吸引了不少人才,在這里我提供一個“345”的數據,即:攀枝花外地中小學生數量占到30%;外地看病住院人員占到40%;50%以上的房子是被攀枝花以外的人購買。
我們愿意成為成渝地區的后花園,讓成渝攀人民共享陽光康養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