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農業農村部專家組認定:瀘州為世界晚熟龍眼優勢區域中心
9月22日上午,瀘縣牛灘鎮新林村,瀘州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暨世界晚熟龍眼優勢區域中心發布會上傳來好消息:瀘州被認定為世界晚熟龍眼優勢區域中心。
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厚彬在現場表示,經瀘州市人民政府提請,農業農村部南亞熱帶作物中心組織相關專家在瀘州市瀘縣,就瀘州市“世界晚熟龍眼優勢區域中心”進行論證,專家組經過論證一致認為:瀘州是世界晚熟龍眼優勢區域中心。
2020年瀘州“中國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暨世界晚熟龍眼優勢區域中心發布會現場。周夢穎攝
陳厚彬在談及論證結論時,也道出了原因。
陳厚彬表示,瀘州地理氣候獨特,位于北緯27°39'-29°20'、東經105 ° 8'41"-106 ° 28'之間,地處四川盆地南緣、長江上游地區。瀘州龍眼主要分布在沿長江、沱江、瀨溪河、龍溪河交匯處海拔400米以下平壩、淺丘區,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溫光水熱資源豐富,具典型季風氣候,冬無嚴寒,且無臺風襲擊。年均溫18.0-18.6°C,≥10°C年積溫5735.7-6230.0℃,一月均溫7.0-7.8℃,極端最低溫-2.4℃,持續時間短,發生頻率低,無霜期350天左右;年日照1288.6-1400小時,年降雨量1142毫米,相對濕度84%。這些氣候特征造就了瀘州龍眼果實發育期長、成熟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品質優良等特點。瀘州龍眼成熟期為9月中旬至11月底,被農業農村部列入晚熟龍眼產業發展優勢區。
9月21日,在瀘縣舉行的世界晚熟龍眼優勢區域中心論證會。周夢穎攝
陳厚彬還補充道,瀘州龍眼有2000多年栽培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種質資源豐富,產業基礎扎實。現有栽培面積30.8萬畝,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晚熟龍眼優勢產區,已形成集種植、加工、營銷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輻射至四川宜賓、自貢,重慶江津、永川、涪陵、萬州,貴州赤水等地區,發揮了很強的示范帶動作用。
瀘州豐收節現場,不少區縣的商家帶農特產品“亮相”。魏馮攝。
瀘州市副市長熊啟權表示,目前瀘州桂圓已獲農業部地理標志保護,正在申報“瀘州桂圓”地理證明商標。下一步瀘州將持續做好龍眼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工作,加快推進龍眼品種結構調整,結合龍眼品種改良,改造部份不規范龍眼果園,發揮瀘州晚熟龍眼的獨特優勢;加快龍眼產業集群建設,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對標園區建設要求,樹立晚熟龍眼產業發展樣板。同時,利用瀘渝比鄰優勢,擴大晚熟龍眼優勢區域中心影響力,協同發展世界晚熟龍眼產業集群。
瀘州豐收節現場,不少區縣的商家帶農特產品“亮相”。魏馮攝。
農業農村部南亞熱作中心副主任韓沛新介紹,目前我國龍眼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了特早熟與反季節產區、早熟產區、中早熟產區、中熟產區、晚熟產區與季節性設施產區等6個優勢產區,基本實現周年供應上市。瀘州晚熟優勢,在全國都是富有特色、具有優勢和發展潛力的,以瀘州為代表的長江沿江一帶處于我國生產最北緣,是名副其實的晚熟龍眼之鄉。”建議瀘州要著力優化品種結構,打造區域優勢品牌,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深入挖掘龍眼文化內涵等,如瀘州要加強對古樹龍眼核特優珍稀種質資源的保護。“
瀘州豐收節現場,不少區縣的商家帶農特產品“亮相”。魏馮攝。
9月21日,參與評選的瀘縣桂圓。周夢穎攝。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豐收節,除了歌舞表演,還有來自瀘州市三區四縣的相關領導,帶著各自區縣的特色農產品現場“推銷”——佛手、生姜、桂圓、鴿子蛋、豆豉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展銷臺,供現場群眾參觀選購。
川觀新聞記者魏馮 瀘州觀察周夢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