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九)甘雨鎮的脫貧“路”
從1個小時到幾分鐘,這是合江縣甘雨鎮瑞豐村渡改橋項目實施后村民們從村到主干道公路需要的時間,幾年間,從“泥水路”到“水泥路”,從羊腸小道到寬闊的硬化路,從通村主干道到偏遠村組,農村道路猶如一條條玉帶縱橫交織在田間地頭,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托起了百姓的致富夢。
近年來,合江縣將農村路建設、渡改橋項目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不斷加強資金扶持,綜合施策,精準發力,重點實施脫貧補短板、產業路建設項目。路有多重要,村民們深有體會。
村民們還記得,十年前,沒路走、路難走、路程長,農產品因為路賣不上好價錢,年輕人不愿意留在家鄉,趕集必須走山路從南灘繞過,一來一去就是幾個小時,盡管對面就是場鎮,但也只能隔水相望。
隨著精準扶貧的深入開展,為了有效解決山區貧困群眾的道路通行問題,當地政府對上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對下鼓勵發動村民。
瑞豐村由合江縣交通運輸局對口幫扶,道路修建從項目規劃、施工建設、質量把控上,有了很多先天性的優勢,如今村社路四通八達,清溪溝大橋也建起來了,打破了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清溪溝大橋2017年建成,大橋連接黃桷村,距離甘福路2公里。大橋建成這一年,村民李冰穎選擇回鄉發展種植業,建成了菌類種植大棚、藍顯平的黑背蛙養殖基地也建成了,改變了村里零產業的面貌,還帶領村民們發展產業,成了致富帶頭人和鄉村振興職業經理人。
道路通則產業興,在甘雨鎮,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各村道路有了巨變,產業發展穩步推進。
甘雨鎮黨委書記胡杰說:“甘雨鎮近年來硬化公路和改善公路近七十公里,水、電、氣、路、房屋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得到了全面的配套升級。集體經濟主要依托溫氏養殖、扶貧車間和集體公司,三個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都超過了十萬元以上。”
甘雨鎮依托生態環境、產業基礎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扶持發展油桃基地產業項目,利用活水養魚10000尾,發展李子基地200畝,綿竹基地1000畝,結合油桃產業園形成了“休閑+旅游”的鄉村田園風光。做好道路+致富文章,隨著路網的完善,甘雨鎮還將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設四好公路,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基礎。
馮嵐 王浩天 杜明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