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長江游輪、推進長江瀘渝段擴能……瀘州打出融圈組合拳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支持瀘州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為瀘州航運提檔升級按下“加速鍵”。市委八屆九次全會也把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擺在突出位置進行部署。瀘州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擁有130多公里的長江黃金水道和四川第一大港——瀘州港,具有得天獨厚的長江水運優勢。
新聞發布會現場
今(25)日下午,瀘州海事局就服務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建設,推出18項創新工作舉措。
記者梳理發現,舉措分為三大體系,包括十八項具體措施。從加快完善長江瀘州段安全監管體系、船舶污染防治體系、航運綜合保障體系,做好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安全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三個方面服務。在服務安全發展方面,主要從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推進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治理、建立預警合作機制、建設智慧海事監管服務平臺、推進省級長江水上搜救中心建設等6個方面做好服務;在服務綠色發展方面,主要從推進港口碼頭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建設、水上綠色航運綜合服務區建設、瀘州長江溢油應急設施庫建設、協同渝黔地區綠色生態廊道共建6個方面做好服務;在服務高質量發展方面,主要從政務便民服務、生態旅游建設、瀘渝段航道擴能提升、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建設等6個方面做好服務。
加快完善水上安全監管體系,服務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安全發展
1.推動構建安全共治新格局。依托水上搜救中心平臺,依法履行海事監管職責,著力構建安全責任網,推動形成“政府、行業、社會”三方共同治理體系,健全責任考核機制,鑄牢責任鏈條,建立長江水上交通安全共同體,合力推進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健康發展。
2.強化風險共防和隱患共治。推進運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建立涉客運輸、中石化危化品碼頭及船舶運輸作業、惡劣氣況、船舶過橋以及山區航道5個清單,實施清單制差異化管理。
3.提升水上安全監管信息化水平。加快長江干線瀘州段高頻電話、視頻監控系統、自動識別系統等信息化監控設施設備的補點建設,增強遠程監控能力;綜合運用海事執法車、海巡艇、無人機+信息化監控系統,打造“水陸空”全方位海事監管服務平臺;建立瀘州長江干線氣象、水文等航運安全信息監測預警合作共享機制,不斷提升預警服務水平;全面推廣運用北斗船載智能終端,提高監管效能。
4.全力保障轄區渡運安全。聯合地方政府打造“平安渡、放心船”品牌,全面服務長江八橋(納溪河東長江大橋)、合江白沙長江大橋等渡改橋工程民生工程建設,保障沿江群眾順利出行、商貿繁榮、精準脫貧。
5.打造“四川水上高速路”品牌。結合長江上游通航條件,開展不同水位期安全航行、停泊和作業規律研究,優化不同時段、重點航段的航路設計,向船舶推薦安全、暢通、高效的航路。
6.加快建設長江水上搜救中心。推動成立四川省長江水上搜救中心,并落地瀘州;健全長江水上搜救組織、協調、指揮和保障體系,配置水上搜救專業裝備,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能力適應、反應及時的水上應急救助體系。
加快完善船舶污染防治體系,服務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綠色發展
7.聯合推動港口碼頭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設施建設,力爭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設。全面完成港口岸電設施建設和船舶受電設施改造;全面推行“船上儲存,交岸處置”為主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加強船舶污染物產生、儲存、處置全過程監管。
8.加快推進水上綠色航運綜合服務區規劃在瀘州落地。在瀘州黃艤沱水域設置一座集岸電、污染物接收、加油等服務于一體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積極配合江陽區江北鎮水域船舶LNG加注站和洗艙站建設。
9.推廣應用長江干線船舶水污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信息平臺。2021年6月底前實現干支流水域港口碼頭全覆蓋;建立交通運輸、城管、生態環境、海事等監管部門的聯動協作機制,構建船舶水污染物從交付、接收、轉運到處置的全鏈條、閉環管理模式。
10.加快建設瀘州長江溢油應急設施設備。建設瀘州長江溢油應急設備庫;完善納溪、江陽、合江等5個應急待命站點建設,配置救助打撈、溢油處置等設施設備;爭取在2022年底前實現轄區50至200噸級溢油清除控制能力;探索同一港區、作業區的單位,建立應急聯防機制,實現污染防治設施、設備和器材的統一調配使用。
11.加強船舶污染防治應急隊伍建設。支持社會救助力量發展,培養船舶防污染專(兼)職應急隊伍;定期組織開展聯合演練,全面提升長江船舶污染應急處置能力。
12.協同渝、黔地區共建綠色生態廊道。同渝、黔地區建立水上船舶污染共治機制,加強跨區域污染應急處置和綜合治理;加強交界水域聯合執法,強化自然保護地、重要水源地等生態空間保護,嚴格落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禁捕規定。
加快完善航運綜合保障體系,服務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高質量發展
13.提升海事政務服務水平。海事政務服務網上業務可辦率達到100%;完善“一站式辦理、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并聯辦理等便民服務;船舶登記、無線電證書等行政審批辦結期限縮短50%,提交材料減少50%。
14.全力支持瀘州生態旅游建設。支持長江納溪至神臂城游輪生態旅游品牌;全力服務“中國酒城·長江生態旅游帶項目”建設,建設綠色現代航運發展示范區。
15.推進長江干線瀘渝段航道擴能提升。大力推進長江上游羊石盤至上白沙航道整治工程建設,盡快實現瀘州段3000噸級船舶晝夜通航;服務好石龍巖、大腳石等碼頭建設;探索在赤水河口設置水水中轉過駁區。
16.推動航運公司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實現海事信用信息與保險、融資、貨主選船共享,渝瀘兩地安全誠信公司、誠信船舶、好船員互認;形成以誠信為基礎、以“雙隨機、一公開”為手段的新型監管機制。
17.深化與重慶地區毗鄰交流合作。建立渝瀘、干支海事聯席會議制度,逐步形成上下游、干支流的執法聯動響應,違法線索互聯,監管結果互認。
18.大力服務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實施自貿區船舶融資租賃登記、查驗等優惠便利措施;支持瀘州港口岸臨開延期和正式開放。
瀘州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長江干線水上交通安全和船舶防污染的監管機構,將細化責任分工,聯合各部門提高執法力度,加強工作中的督察和檢查,確保將服務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建設的18項舉措落到實處。
記者 汪恒怡 王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