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十三五”成績單?推進新型城鎮化 建設宜居宜業新瀘州
自2014年12月,瀘州市被列入全國首批25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級市以來,全市堅持以人為核心,加快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幫助農村人口在城鎮實現穩定就業和生活,千方百計增強城鎮競爭力和吸引力,進一步提高市民獲得感、幸福感。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就是要有“人的聚集”。要實現“人的聚集”,就需要產業來支撐。四川極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瀘縣經濟開發區內,在該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來自福集鎮大橋村的劉家琳正在檢測產品。進入公司兩年多,劉家林已經從原來的實習員工成長為班組長,待遇也從每月3000多元增加到了4000多元。
四川極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智能終端企業,該公司通過“以產業帶動就業,以就業促進產業”的發展思路,已帶動縣城周邊群眾500余人就業。
該公司管理部經理劉川告訴記者,自2017年公司成立以來, 解決了瀘縣周邊鄉鎮400多人的就業問題,目前他們的收入水平在4000元左右,公司還為他們購買了養老、醫療等保險, 讓他們安安心心上班。
發展智能制造業是瀘州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做強產業的重要舉措之一。
“十三五”期間,瀘州市新型城鎮化發展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就業優勢進一步凸顯,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醫藥、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集聚發展。2019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6661人,城鄉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別為37252元、16531元。
新型城鎮化建設還需要配套服務來保障。作為首批國家建制鎮試點鎮,合江縣九支鎮認真分析了自身區位優勢,把行政管理服務創新、方便群眾辦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對九支鎮便民服務中心進行了升級改造。合江縣政府還下放多項權力,將一些縣級部門的窗口設在該便民服務中心。原來,九支及周邊鄉鎮的群眾需要到縣城里才能辦的部分審批業務,現在在該中心當天就能完成辦理,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還降低了群眾的辦事成本。
九支鎮便民服務中心專職副主任何永力說:“服務對象不僅僅是九支鎮的居民,還有車輞鎮、法王寺鎮以及先市鎮。2019年,我們的辦件量接近5萬件,周邊鄉鎮的辦件量就有1萬多件,得到了群眾的好評。”
教育、醫療等城鄉公共服務配套建設是新型城鎮化的基礎。在2017年以前,位于九支鎮的富華小學只能容納700余名學生就讀,周邊農村孩子要到鎮上讀書,需要提前“預約”。如今,能容納1500余名學生讀書的新校區已經建成,除了滿足轄區內及“進城人口”孩子的入學需求,還吸引了周邊鄉鎮及貴州赤水的400多名適齡兒童前來就學。
醫療水平的提升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支撐。2017年,位于九支鎮的合江縣第二人民醫院進行了整體搬遷,醫院的醫療水平、設備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九支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夏偉告訴記者,現在醫院服務的覆蓋地區包括敘永、古藺和赤水的部分鄉鎮,老百姓能夠在鄉鎮醫院享受到縣級醫療的基本醫療服務和相應的檢查設施設備。
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了基礎設施的提升。在瀘縣云龍鎮的云龍健康公園里,經常可以看見壩壩舞愛好者在這里享受快樂時光。
“云龍健康公園的建設,使城鎮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升級,充分發揮了對優化城鎮空間布局、改善城鎮生態環境、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的作用,增加了城市的功能,讓居民留得住、有事做、有耍處。”瀘縣云龍鎮副鎮長王勇說。
“十三五”以來,瀘州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核心,更加注重打造宜居環境。截至目前,瀘州已建成41座城市公園,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8%,人均綠地面積13.5平方米,新型城鎮化建設成效明顯。“十四五”時期,瀘州還將繼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等重大戰略部署,努力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麗宜居。
記者:劉卓 詹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