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0萬米高空看新城如何崛起 衛星視角下的成都科學城
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當你從50萬米的高空俯瞰,再熟悉的景象,也會變了一幅模樣。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航測遙感院為封面新聞提供了6張成都科學城的衛星圖片,在50萬米以上的高空俯瞰這片土地,見證了2013年至2020年期間,成都科學城的拔節生長。
2013年成都科學城衛星圖
時間回溯到2013年,你可能難以想象成都科學城之前的模樣:一塊低洼之地,荒野自然,有規整的農田,也有裸露的黃土。
2015年成都科學城衛星圖
2014年,四川天府新區獲批為國家級新區。國家級的機遇降臨這片土地。2015年,蓄水后的興隆湖已呈現出碧波蕩漾的生機,一顆新城的種子在岸邊種下。衛星圖中,蔚藍色湖水替代了原來的黃土,湖畔建筑有序分布,最早一批環湖建筑群的雛形已現。
2016年成都科學城衛星圖
2018年成都科學城衛星圖
時間快進到2018年。此時的成都科學城規劃面積擴容到125平方公里,核心區73平方公里,沿著生態優美的興隆湖、鹿溪河水系進行新城建設。
在2018年的衛星圖中,這里已然是一幅湖畔城市的模樣,難尋2013年的蹤跡。
也正是在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府新區。他指出,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總書記當時所在的位置就在如今的天府新區規劃展示廳。”四川天府新區新經濟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說,站在展示廳外,可以眺望整個興隆湖沿岸的建筑。2018年2月,天府新經濟產業園僅有A區和B區建成,C區和D區在建設中。獨角獸島、天府海創園、天府5G創新生態科技園、川港創意設計園等都在規劃布局中。
現在再來看看這片土地。經過這3年的建設,興隆湖周邊又變了樣:科技創新資源聚集方面,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北航西部國際創新港等“高校圈”協同創新項目建成投運,中鐵軌道交通設計研發中心、中電建金屬結構研發中心等央企研發中心組團基本建成;高品質科創空間建設方面,天府新經濟產業園四個園區建成投用,基本完成企業的簽約入駐。獨角獸啟動區已經建成,天府5G創新生態科技園、川港創意設計園正在快速建設中。
2019年成都科學城衛星圖
“最近3年,成都科學城建筑群最大的變化集中在鹿溪河上游區域。” ”新經濟局相關處室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大片區域,在2018年時還是一片平地,現在綠道濕地已然呈現、高樓建筑拔地而起,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爭相入駐。鹿溪智谷示范生態區建成,鹿溪?館里等7個生態價值轉化項目投用,成都超算中心等“大裝置”建成投運,宇宙線物理研究與探測技術研發平臺等“大平臺”正加快建設,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科大成都學院、國家成都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等“國家隊”組團基本成形,天府海創園一期建成,將成為天府實驗室的掛牌地,一大批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服務項目即將入駐。
同時,在鹿溪河下游區域,天府大道東側正規劃建設鳳棲谷數字經濟產業園,西側的華西天府醫院今年將建成開院……隨著這些項目的陸續建成投運,成都科學城的城市承載空間不斷擴大,形成多點開發格局,一座現代新城正在全面崛起。
2020年成都科學城衛星圖
穩扎穩打,蹄急步穩。2020年,成都科學城確立了新的目標,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學城。
從市郊到新城,并成為一座沖擊“全球一流的科學城”,這片125平方公里土地的命運被徹底改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