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川渝高竹新區 看改革“試驗田”里結的“果”(下)
系列報道《領航中國》今天繼續關注《走進川渝高竹新區 看改革“試驗田”里結的“果”》。昨天,我們帶大家走進了高竹新區,探尋新區企業的發展之“路”,而企業腳下一條通往重慶的快速路也正在建設。今天,我們就帶您到南北大道三期項目建設現場看看。
南北大道三期項目經理 駱銳:今天我們架第二跨的T梁,在T梁運輸過程中一定要勻速。架橋機一定要按規范操作,要有專人指揮。
歷經14個月緊張施工,眼下,南北大道三期項目迎來控制性節點——寶竹寺大橋橋梁架設。上午8點,項目經理駱銳和吊裝小組就忙碌了起來。一個小時后,隨著這片30米長、80余噸重的T梁平穩吊裝到橋墩上,標志著南北大道三期離建成通車又更近了一步。
南北大道三期項目經理 駱銳:寶竹寺大橋是我們本項目的唯一一座主線橋,它有56片T梁組成,現在我們已經制作了36片,架設30片,預計在十月的中旬這座橋將要完成架設及通車。
記者 鄧炫堉:那么完成之后,它對于整個南北大道三期有一個什么樣的意義?
南北大道三期項目經理 駱銳:這座橋架通之后,本項目的一些材料車輛就可以直接在橋上通行,不用去繞村道,這樣大大節省我們的建設周期。
項目經理駱銳告訴我們,南北大道是川渝高竹新區連接重慶主城區的快速通道。其一期、二期項目已建成通車,三期項目于去年7月啟動建設,全長9.97公里,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0%,預計今年底達到通車條件。
廣安市鄰水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周加林:項目建設后將極大拉進高竹新區和重慶主城的時空距離。通過南北大道,高竹新區到重慶江北機場僅有38公里,到達重慶火車北站僅有55公里,到達果園(物流)港僅有60公里。
然而受到今年高溫天氣和疫情的沖擊,工程進度受到一定影響,為了把耽誤的工期搶回來,眼下,施工方加班加點,同時,交通部門也積極協調解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南北大道三期項目經理 駱銳:填方現在嚴重缺水,這種狀態是不滿足我們填筑要求的,看能不能在高灘鎮附近解決下用水的問題。
廣安市鄰水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周加林:好,馬上我幫你協調水廠。
廣安市鄰水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周加林:喂,廖總,你好。有這樣一個事情需要你們幫忙。我們南北大道項目施工用水嚴重缺乏,需要借用一下我們高灘水廠的水。
通過鄰水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周加林的協調,駱銳從7公里外的高灘鎮水廠找到了水源,裝滿水的水車也開到了項目現場,路基養護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而高效辦公的背后是鄰水縣實施的一套“掛圖作戰抓項目”工作機制。縣委縣政府和相關部門每周都會對南北大道三期項目的推進情況進行調研。
廣安市鄰水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周加林:后續我們主要是開展路基精平和寶竹寺大橋的施工,同時作為川渝共建項目,要加強與重慶方面的對接,雙向發力,確保我們整個項目早日建成通車。
快速路的建設也架起了一條重要的經濟通道,未來,隨著南北大道三期的建成,高竹新區將全域融入重慶都市圈。從單干到一起干,從兩省市變一家人。目前,川渝高竹新區已入駐企業175戶,其中80%的企業來自重慶,90%的產品為重慶配套,形成了以汽車研發制造為主的裝備制造業集群,今年1-8月,新區實現工業產值49億元,成功探索出18項改革創新成果。
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唐家文:下一步,我們將推進與重慶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積極承接重慶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力爭到2035年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0億元以上,常住人口達到28萬人以上,努力建設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模式創新的重要策源地,為全國跨省域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時值金秋,高竹新區的老百姓在這片新的“沃土”里收獲希望,展望未來。
川渝高竹新區高灘鎮村民 夏天才:街道四通八達,四周綠化既漂亮又整潔,而且我們現在出行特別方便,購物更加便捷。
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職工 羅俊毅:這里是重慶市北供電公司和廣安鄰水供電公司共同組建的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四川和重慶的企業用戶可以在這里一站式受理用電業務。
川渝高竹新區企業員工 蒲江:我們生產的產品都是銷往重慶,我們與重慶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瞄準重慶這個大市場,我相信我們企業的效益會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