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8天四川接待游客量超5691萬人次!游客量和收入增幅超全國平均
四川在線記者 楊藝茂
10月6日,記者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中秋國慶假期8天,全省文旅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全面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平。根據第三方大數據綜合測算,全省8天共接待游客5691.02萬人次,旅游消費總額361.53億元,在大數據同一口徑下,同比分別增長79.45%和116.06%,較2019年分別增長11.18%和14.24%,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7.08個百分點和12.74個百分點。
全省納入統計的857家A級旅游景區累計共接待游客3759.58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4.4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分別增長201.03%和334.2%,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分別增長18.6%和17.59%。
全省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共接待群眾632.55萬人次。
翠云廊古蜀道迎來大批游客。(廣元市文廣旅局供圖)
16家5A級景區增長超500%
部分知名景區持續火爆創新高
部分核心景區持續重現“客滿”盛況,對全省文旅經濟增長起到良好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全省16家5A級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390.14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3.14%和776.55%。九寨溝、劍門蜀道劍門關等14家5A級旅游景區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三蘇祠、三星堆、武侯祠博物館等重點景區接待量均創歷史新高,樂山大佛景區年接待量首次突破500萬,四姑娘山年接待量首次突破200萬。與2019年相比,稻城亞丁景區旅游收入實現增長近2倍、金沙遺址博物館增長近5倍。黃龍景區憑借“非遺進景區”活動,強勢吸客。
假日期間,黃龍每天游客絡繹不絕。(黃龍景區管理局供圖)
“文旅+”“+文旅”強勢攀升
新業態新場景引領消費成時尚
全省上下大抓夜間經濟發展,做好“文旅+”“+文旅”文章,夜間經濟和旅游演藝等旅游新業態新場景成為文旅消費新熱點、新時尚,影院劇場座無虛席。宜賓市推出“風起長江”“僰道長歌”大型沉浸式活動和“潮流音樂節”“馬戲團奇妙夜”等主題特色活動,屏山馬湖府古城集合古建觀光、精品民宿、餐飲綜合體、特色文化博物館、水上畫舫等種多業態,打造當地文旅新地標。自貢市推出“燈映鹽都 花好月圓”2023彩燈嘉年華、方特時空星火節等夜間文化和旅游新產品。南充市打造了集非遺匯演、非遺展陳、非遺展銷于一體的非遺集市。巴中市全新升級夜間實景劇《銀耳傳奇》,推出“柳州之夜星光音樂節”、金寶山燈光秀等夜游新產品。廣元市舉辦“風云三國·今昭有戲”系列活動,通關文牒劇本殺、霓裳驚鴻舞、“葭萌春秋”演藝深受喜愛。
綿陽方特無人機光影秀繪出李白畫幅(綿陽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供圖)
鄉村旅游激發經濟新動能
休閑度假供需兩旺成潮流
城市大休閑和鄉村微度假成為假日文旅消費市場主流,短時間、近距離、高頻次的中短途游成假日經濟新動能,317、318國道車流涌動、游客如織。各地紛紛推出Citywalk和觀田園風光、賞秋季花卉等豐富多彩的旅游度假活動,精品旅游民宿一房難求,成為廣大游客放松身心、錯峰出游的重要選擇。休閑城市、古鎮名村、文博場館、文創集市、精品民宿、戶外露營等成為度假旅游新寵。成都市、樂山市成為第三方大數據分析平臺報告的熱門旅游目的地,寬窄巷子、洛帶古鎮、建昌古城接待游客均超過40萬人次。綿陽市安州、北川、平武等多地鄉村精品民宿一房難求,綿陽方特中華國術節、郪漢文化旅游節、仙鶴葡萄音樂節等60余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旅活動,極大激發游客消費熱情。南充市中法農業科技園和美音浪音樂節、騎游互動、繪百米長卷等多個精彩活動成熱門打卡項目。綿陽市仙海草坪音樂秀、綿州記憶街區城市游等獲得廣泛好評。
紅色景點迎接游客高峰
緬懷紀念類出行備受熱捧成亮點
受烈士紀念日和國慶疊加影響,全省各地積極開展烈士紀念和紅色文旅活動,到紅色旅游景區緬懷革命先烈、探尋紅色遺跡成為廣大游客慶祝中秋、國慶假日的熱門方式。假日期間,全省納入統計的37家紅色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326.41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倍以上,朱德故里、鄧小平故里、汶川特別旅游區接待游客同比增長均超300%。許多家庭紛紛前往陳毅故里、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瀘定橋革命文物紀念館、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等紅色景區緬懷革命先烈,感受厚重的紅色文化。
此外,記者還獲悉,四川在豐富假日文旅供給的同時,公布實行旅行社引客入川獎補、冬季新增航班航線補貼等“19條”政策措施,推出了博物館、非遺、最美鄉村等70多個新玩法打卡地,超30條周邊游、主題游等精品線路。筑牢安全底線,印發《關于加強未開發開放區域旅游活動管理的通知》,派出8個工作組開展專項督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2959人次,檢查經營單位2634家,“零容忍”整治擾亂旅游市場秩序、侵害消費者權益等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