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實施文化涵養工程 以文化涵養城市精神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文化涵養工程,注重以優秀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積極推進城市文化空間提檔升級,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彰顯新時代區域中心城市的文化軟實力。
近日,千年永寧 文韻丹青——敘永縣文化名家“回引”工程之余德泉書法精品展在瀘州市博物館開展。余德泉是敘永縣大石鎮人,中南大學教授,湖南省楹聯家協會原主席。此次展覽共展出余德泉的作品152件,以章草、隸書為主,凝聚著他對家鄉風土人情的潛心鉆研,吸引了不少我市書畫名家和書畫愛好者前來觀展。
近年來,我市以實施文化涵養工程為抓手,依托文化資源優勢,尋找文化與公眾之間的融合點,推動文化與城市建設融合,推進文化元素導入城市空間布局等,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城市書房就是其中的服務載體。在江陽區摩爾廣場附近的城市書房,不少市民利用閑暇時間到這里盡享閱讀樂趣。
目前,全市按照小型化、分散化、便捷化的原則,已建成城市書房共21個,閱讀面積達到4300余平方米,藏書超12萬冊,拓展了城市閱讀生活空間和文化服務空間。
我市在實施文化涵養工程中,還突出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工作,組織開展重大題材文藝創作生產,規劃創作一批重大題材項目,推動轉化一批優秀文學作品。川劇《戰友情》獲建市以來第一個全國“小梅花集體節目獎”,原創歌曲《川粵千年》獲全球微粵曲大賽金獎,雨壇彩龍《龍騰盛世》再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廣播劇《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獲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川劇《赤水河畔》獲建市以來首個戲劇類“巴蜀文藝獎”,話劇《赤水河上的密電碼》獲評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為市民群眾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糧。
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我市也保持著良好發展態勢。截至目前,全市規上文化企業數量、營業收入持續保持全省第四,印刷包裝業產值規模全省第三。全市新增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個,創建天府旅游名縣2個。瀘州被列入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瀘州老窖旅游景區入選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